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已实施1周年。丰台法院聚焦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坚持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用心用情用法织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网。
毒品种类花样多
沾染涉毒害你我
罗某是一名在校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其通过朋友接触了所谓的“上头电子烟”,此后其多次购买“电子烟油”,并通过社交软件联络、销售给他人。在一次寄递过程中罗某被民警查获。经称重并鉴定,起获的“电子烟油”为1.04克并含有合成大麻素类物质ADB-BUTINACA。罗某因构成贩卖毒品罪被判处刑罚。
法官提示
2021年7月1日,我国已正式将整类合成大麻素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这意味着所有品种的合成大麻素类物质,都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毒品。这类毒品被披上“时尚的外衣”,被居心叵测的人加入到电子烟中,并经不法分子在社交软件上联络交易,让许多年轻人身心受到“电子烟油”毒性的残害。
请广大青少年朋友:
1.时刻保持警惕,远离毒品
2.慎重交友,避免与不良人员交往沾染毒品
3.树立正确人生观,抵制不良诱惑
4.守好底线,绝不能参与毒品犯罪,贩卖毒品终究会受到法律严惩
家长和学校要共同承担起教育责任:
1.帮助孩子了解毒品的特性和危害,加强毒品预防教育
2.强化与孩子的沟通,主动了解孩子的生活状态和朋友圈
网上诈骗手段多
盲目转账易受骗
许多年轻人喜欢在游戏中购买皮肤、道具。符某某抓住未成年人防范意识较弱的特点,谎称其有王者荣耀皮肤、道具出售,小明(化名)遂添加符某某微信。后符某某编造注册新ID、收取检测费、退款等理由,骗取小明钱款上万元。符某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刑罚。
法官提示
网络世界鱼龙混杂,部分不法分子在社交平台发布高价收购游戏账号、买卖游戏装备、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等消息,诱导受害人在虚假游戏交易平台、微信等社交软件进行交易;或以领取高额游戏福利为由,通过钓鱼网站窃取游戏账号及密码,让受害人以“注册费、押金、解冻费”等名义支付各种费用,待收到钱后,骗子就将受害人拉黑。
青少年上网要注意:
1.提高个人防范意识,不要轻信网上认识的陌生人
2.转账汇款要警惕,未知链接不点击,个人信息不透露
3.遇事保持冷静,先和父母沟通
家长要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监管:
1.注重培养孩子防范网络诈骗意识
2.看管好手机和银行密码,避免未成年人被骗后进行转账
3.若不慎受骗,要妥善保存证据并马上报警,力争挽回损失
线上交友风险高
保持谨慎很重要
小花(化名)是一名初中学生,她在某交友软件与胡某某结识并添加微信好友。后胡某某怂恿、引诱小花与其裸聊,并以公布裸照相威胁要求小花拍摄自己身体隐私照片。小花这才意识到对方不怀好意,告知家人后报警。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胡某某构成强制猥亵罪。
法官提示
当前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成长的新环境,但许多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人较为单纯的特点,向未成年人伸出网络“黑手”,严重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此类案件中犯罪分子往往先通过聊天骗取被害人信任,获取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并邀请未成年人通过视频或线下见面,进而实施猥亵、性侵等犯罪行为。
青少年网上交友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对陌生人保持戒心
2.不透露个人信息、不发送本人照片
3.如遭遇不法侵害,要第一时间报警,勇敢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家长要充分重视孩子网上交友情况:
1.多关心孩子的心理状况,加强关爱
2.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强化对孩子上网的监管
3.对孩子适时开展性教育,不谈性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