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军,中共党员,现任综合审判庭信访接待工作组组长,自2007年4月调入信访办担任信访接待员以来,获丰台法院先进个人、丰台区信访排查及矛盾调处先进个人、北京市法院先进法官和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守护民心
齐军牢记“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办事的”理念,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提升当事人的满意度。在信访窗口工作十余年来一直把当事人的诉求放在工作第一位,他发现大部分信访当事人是因为不能及时了解案件进展而产生焦虑、抵触的情绪,他便抓住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契机,迅速与立案庭协调沟通,推动在信访窗口安装案件流转跟踪管理平台,便于当事人查询案件进展情况,快速解答当事人的问题。在线下答复的基础上,他还推动信访部门和12368诉讼服务热线建立联动沟通机制,对当事人查询案件进度的来电逐一登记,定期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当事人保持联络,主动告知信访案件的办理进度。对于路途遥远、身体不便或者有其他特殊情况的信访当事人,他还会特别记录下来,给办案法官一些参考和提示。他常说:“信访工作中其实很多都是小事,做与不做都在一念之间。但首都信访无小事,要让群众在信访工作中也能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注与重视,让他们相信法律,相信正义,我愿意尽全力去做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
在“创新服务”的匠心中教化育人
齐军牢牢树立“重点把关、日常防范、耐心诚恳、当机立断”的工作理念,秉持“工匠”精神,通过对上千件信访案件的分析,在全市法院率先推出“耐心倾听法”“联动化解法”“外围突破法”等十二类信访案件的化解方法。近几年,随着微信成为人们日常联络必不可少的媒介,他大胆尝试开通“丰法小齐”微信号,为当事人提供网络视频连线接访、法律咨询等信访服务。案件当事人徐某因不服法院判决持续信访,但他双腿患重病,每次都得坐轮椅前来法院,十分不便,齐军便使用“丰法小齐”微信号,指导徐某将案件信访材料在线发送给“丰法小齐”,以便接待人员及时协调处理。徐某激动地表示:“有了‘丰法小齐’,当事人信访真正能随时找得着人,说得上话,办的成事”!三年来,“丰法小齐”接待过47名信访人,解决了多类问题,成为该院信访工作一张亮丽的名片,“丰法小齐”的故事也被整理成“丰法小齐接访记”系列微课堂,使干警在充满趣味性和故事性的阅读中了解信访工作,了解鲜活的矛盾纠纷化解思路和方法。“从声嘶力竭到潸然泪下”“这个江西女人不寻常”“你问我爱你有多深”等经典微课堂深受干警好评。
在“换位思考”的真情中治愈民心
为适应新时代信访工作新形势、新要求,齐军一方面加强法律专业知识储备、广泛学习相关法律要求和政策规定,另一方面自学心理学知识,把握心理规律。他认为,既要接访、更要走访,既要懂法律,更要懂人心。他时刻践行“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的真意,进社区、进乡镇、进家门是齐军的工作常态,让信访不出窗口、让矛盾不出法院、让信访人不出心结是齐军心目中信访工作的“枫桥经验”。他常说:“我想信访人信访总是有缘由的,不妨让他慢慢说来,通过我的聆听与解释,让信访人的问题在我这儿真正化解,这就是我最大的满足”。齐军用“拉家常”的方式在沟通中融入情理、法理、人情,减轻当事人的心理压力,使其获得生活的希望和力量。信访人广某某、康某某因家庭矛盾纠纷多次到法院信访,并有过激行为,齐军冒着盛暑,利用周末时间加班前往广某某住所,与其深入沟通,了解其居住、生活、家庭等情况,劝导她家以和为贵,引导她妥善处理好诉讼与家庭的关系。广某某与丈夫深受感动,给法院送来感谢信称赞道:“在34度的高温下,齐法官到我家家访,拉近了法官和群众的距离”。
从事信访工作以来,齐军持之以恒坚守窗口接待岗位,接访1.6万余人次、处理信访4200余件,赢得了信访当事人的信任与尊重。在司法改革中,他发扬作为一名老党员讲奉献、敢担当、重服务的精神,主动放弃入额的机会,依旧“驻扎”在信访窗口。有人问他是否感到失落,他淡然一笑,“承继我的理想和热爱,就是我的初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