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中国之守护者》是一部让我为之一“惊”的电影,一方面是惊喜于电影的主题,这部电影是专门宣传政法干警事迹、弘扬正能量的电影,观影的同时职业荣誉感也油然而生;另一方面是惊叹于五个感人故事,五个故事反映了政法战线干警的真实状态,让人不禁联想到身边人、身边事。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她。
她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法官,也是四岁女孩的漂亮妈妈,身材瘦弱但嗓门很大。只要我加班她必然也都在。一次偶然机会,共同讨论案子的时候,她的手机闹钟响了,抬手一看时间,晚上七点半了。我问她,怎么定了这个时间点的闹钟。她轻轻一笑说:“这是我的下班铃声,提醒我赶紧回家,要不孩子就睡着了,见不到了。”我顿时内心五味杂陈,催促她赶紧回家,她却说:“等着八点的闹钟响吧,还能再干半个小时”。
她是一位常年忍受腰椎间盘突出病痛折磨的青年法官,她的书记员曾拍到这样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她趴在一张折叠的行军床上,把电脑放在地上仍然在坚持打判决。我们说这张照片是行军床上的法治梦想,她却说这是她的分内工作,不能因为自己让当事人多等一天。
她是一位有二十几年党龄的老法官,我们常调侃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去年,她的老父亲生病住院了,晚上她去医院陪护,白天她坚持开庭,没有耽误一次庭审。她的书记员提醒她注意身体,她笑着说,“法院工作就是这样,我请假休息,耽误的就是当事人的时间。”
我的这几个故事都是很小很小的故事,小到“不值一提”,没有波澜壮阔,没有感人肺腑,更没有生离死别,但这些故事确是我们每一个平凡的法院人的缩影,每一天都在上演。我们是法院干警,是父亲母亲,是儿子女儿,虽然平凡,但却伟大,因为我们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
古人常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就是说圣人不能有个人意志,要有百姓意志。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及的“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党对“以百姓心为心”的现代解读与应用,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如何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我想这就是我们应该向电影中的五个主人公和身边千千万万个她学习的地方。
敬业。敬业乐群、忠于职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顾名思义,敬业就是尊敬自己的职业。作为政法干警,我们每天处理的事情琐碎繁杂,难免产生厌烦情绪,但是只要我们牢记“群众事无小事”,始终勤奋,将自己的日常工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紧紧联系起来,才能重视自己的职业,提高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电影中的红原骑警旦热布就是这样的人。在队友受伤、坐骑牺牲、没有子弹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追捕,“我要对得起这身警服”,这是旦热布对公安事业的崇高热爱。
无私。俗话说,人到无求品自高,心里无私天地宽。多替百姓着想,多为国家奉献,可能就是国安战士关山的信念。在历史中,对党忠诚、无私奉献的人还有很多,如果没有像关山这样甘愿舍小家为大家的共产党员,我们也不会有现在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作为一名法院人,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是我们学习无私精神的开端。
执着。“细藤折木,乃千万年日”,做好任何一份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电影中讲述的检察院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故事就体现了这一点,执着的探寻真相,坚持疑罪从无,司法工作的价值就在于公平正义。都说法院是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法院人更要有对追求公平正义的执着,才能筑牢防线、守住防线。
今年,是我来到法院工作的第七年,观看《平安中国之守护者》电影让我受到了一次思想洗礼,不仅仅是因为电影中的主人公,更是因为我身边千千万万的平凡干警们。见贤思齐,我会反思自己,学习他们的敬业、无私和执着,为点亮中国梦奉献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