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队伍建设 > 法院文化
往事再忆
作者:王培松  发布时间:2017-06-30 11:13:19 打印 字号: | |
  五一过后,气温渐升,北京已是夏日的景象。傍晚时分,走在不知名的街巷,多得是薄衣宽衫的行人,路两旁的槐树经过三春的舒展已是枝繁叶茂,绿荫斑斓里满枝的白色花瓣正悄然绽放,偶有凉风拂面,夹着几丝甜腻,几缕清香,引人驻足留恋。不远处,有人正拿着长长的竹竿采摘槐花,旁边几个毛头孩子争相捡拾着落下的花枝,不时有欢笑声传来。这情景,只觉似曾相识,好像回到了儿时,跟母亲在槐树下摘槐花,听她讲那些我从未听过的神话故事……也不知过了多久,太阳快要西沉时,我困的趴在母亲的背上昏昏欲睡,却还惦记着吃母亲蒸的槐花。想来虽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却亦如昨日,历历在目。

  朋友圈里不时有人晾晒童年时的照片,感叹时光匆匆的同时,也感恩于父母的养育之情。关于童年的记忆,印象最深的是母亲为我和妹妹缝制的衣物,从春秋穿的毛衣长裤到冬日的棉衣棉鞋,也不知母亲熬了多少夜晚,费了多少针线,剪裁了多少样式,才做成的那些衣物,外貌虽不如市面上卖的精致,却是最合身最特殊的。至今在衣柜里还有几件母亲织的毛衣,这么多年也习惯了穿着它们抵御风寒,走过每一个不在母亲身边的春秋与冬日。

  长大后,自己一个人在外地学习、工作,和父母总是聚少离多,虽觉已可以独自处理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但父母总不放心,常常打来电话,事无巨细的叮嘱再三。记得在南方读书时,有年初夏,也是五月,正值南方的梅雨时节,终日阴雨绵绵。一天学院老师通知我,档案中有一份材料丢失了,需要补办,我打电话向父母说明情况,希望他们能够尽早把材料邮寄给我。不想第二天早上,还在睡梦中,便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说她已下了火车,快到学校了。我不免有些吃惊,也有些难安,想着母亲为着自己的事情这样的舟车劳顿,实在是不应该。

  放下电话后,我着急的从宿舍跑向校门。离校门大约还有百米时,便远远地看到校门外站着一个瘦弱的身影:齐肩的头发,穿着浅棕色的薄褂和黑色的长裤,一只手打着伞,肩上还背着圆鼓鼓的包,不时地望向校园。我加快了脚步,只想快点跑到母亲身边。快到校门口时,母亲也看到了我,原本有些焦急的神情顿时舒缓了许多,微笑着向我招手。一见着我,便说:“你怎么又瘦了,要记得按时吃饭。”我心里虽有许多的话想对母亲说,可当真的见到她时,一时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只说:“妈,您来怎么也不和我说一声,不是跟您和爸说了,材料邮寄过来就行了。”话刚说出口,我已有些懊悔。母亲笑着说:“还不是你爸,怕误了事,非催着我赶过来。你看看是这个不?”母亲一边说着,一边从包里取出材料递给我。接过材料翻看几页后,我点着头说:“是这个。”母亲也舒了口气,半开玩笑地说:“总算完成你爸交办的任务了”。我抬头看着母亲,刚想说些什么,才发觉她的眼睛有些浮肿,眼中布满了血丝,不知怎的,心里有些五味杂陈,也才想起问母亲,有没有吃过早饭,她说已在车上吃过了,好像是又想起什么,让我帮她打着伞,从包里拿出一袋东西递给我,我打开看时,竟都是自己平时爱吃的食物,拿在手里,只觉沉甸甸的,也不知承载了多少父母的关爱。          

  我想让母亲留下住几日再走,她只说家里还有其他事情,已买了回去的车票,又嘱咐我要照顾好自己。我本想再说些挽留的话,母亲已转身去招呼马路对面的出租车了。我想我终是不太擅长与母亲说些感恩的话,也不曾想着刚见了面就要和她离别。看着母亲要上车时,才说:“妈,您路上注意安全,到车站了给我打电话”。母亲转过身,终于还是放心不下,又说了几句嘱咐的话,让我一定要注意身体,我点头一一应允着,看我都记在了心里,母亲也安心地上了车,缓缓地关上了车门。雨还在下着,母亲隔着车窗和我挥手道别,我目送着她与我渐行渐远,不知何时,雨水亦或是泪水模糊了视线,再也看不清远去的车,还有车上的母亲。

  工作后,只有逢年过节才有时间回家陪陪父母。每一次放假前都期待着时间过的再快些,回到家后,又祈祷着时间走得再慢些,当真的要离家远行时,却又不知该如何与父母道别,渐渐地,竟有些害怕回家,害怕在起身走进车站时回首看到人群中挥手道别的父母,不知下一次见面又是何时,也唯有在心里祝愿他们一切安好。
责任编辑: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