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是中国的古老传统了。可是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几种不同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但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期间,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极其深远,因此,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他始终不能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之作《怀沙》后,抱石投入泊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非常哀痛,纷纷到泊罗江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着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屈原的身体。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为了让鱼龙虾蟹吃饱了,不去咬屈原的身体。人们见后纷纷效仿。还有一位老医师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能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人们怕饭团被蛟龙所食,就想出用?V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后来发展成粽子。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像中华民族一样,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一脉相传的血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几经大起大落、大风大浪,却依然雄居在世界的东方。为什么我们古老的民族能够具有如此的盎然生机和强大活力?是因为我们拥有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不灭之魂,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那就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民族之魂,它凝结着的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爱国主义是纯洁之魂,它是高尚的感情更是神圣的职责。爱国是一种升华的思想,是一种心甘情愿的奉献,更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实践。在我们华夏儿女的信念中,“国”与“家”是密不可分的。爱国犹如爱家,爱国胜于爱家,“以天下为已任”的这种传统信念,已经融化在炎黄子孙的血液里。爱国主义的思想已经在我们的脑海里深深扎根,爱国主义的情感永远在我们的血液里滚滚流淌,如果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每一个农民都能为祖国的繁荣而耕耘;每一个职员都能为民族的振兴而拼搏;每一个军人都能为国家的安宁而奉献;每一个知识分子都能为中华的富强而发光;每一个华夏儿女都能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