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也许就是一个不断迷惘、不懈探索的过程,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在理性与浪漫之间,我们要如何把握,是无动于衷,浅尝辄止,还是充满活力,激情四射?也许这本身就是一道没有正确答案的题目,无论我们如何决定,这都将是我们不可更改更无法重写的人生拼图。
最近温习了一部很老很发人深省的电影,名字为《死亡诗社》,拍摄于1989年,讲述了五十年代末发生在美国校园的一个有关自由与遵从、浪漫与现实对抗,寻求精神宣泄的故事。以传统、纪律、荣誉为宗旨的复古学校,来了一个视诗歌、美丽、浪漫和爱为生命精髓的教师,在那样一个环境下,倡导学生不要墨守成规,要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同的世界,努力用心去思考、去体会、去追求那些原本属于他们的生活真谛。
电影向我们呈现了我们现实的生活,我们的无助,我们的无奈,我们的无能,在这一刻暴露的淋漓尽致,我们彷徨,我们矛盾,我们期待,我们渴望着改变却又惧怕改变。
心灵何用?梦想何用?终究,人要在现实的世界里苟延残喘,看浪漫化为粉末。他就像现实中的大多数人一样,害怕跌倒,害怕每一个未知的沟壑。必须眼睛能看清楚前方的路程,才能够从容地去迈出脚步。那蒙在黑暗里的时刻是一种折磨,为恐惧所折磨。也许,我们都正在成为一个丧失勇气的人,不再有年少时,那种一往无前,哪怕天塌下来又如何的莽撞与热情。这种认识让我酸楚,生活需要的历经艰难与忍受平淡乏味,这些我从前不屑一顾地摒弃的东西,如今,正一步一步地走过来。心中的光芒正日益黯淡,日常的幸福正慢慢地遮蔽住感知的毛孔,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我们在伸手犹豫着,是否与生活妥协。
生活太过单调乏味,这样的生活如同不断地倒带重放,不知道有一天那些胶片会不会在不断的倒退前进中断掉,然后我们就会听到生命停止时咔嚓的一声。我听见生命生硬地转动时咔嚓咔嚓掉屑的声音,我的生命在不断磨合中渐渐损伤。我的生命像是沿着一条画好的轨道在滑翔,翅膀虽然张开了,可是保持着同样的姿势低空徘徊,僵硬而麻木。那些痛苦的期待对于我就是一扇玻璃窗,用身体撞碎了之后不躲不避擦着凌厉的碎片走过去,一窗一窗地走过去,义无返顾。回头看时却只是横流一地的碎片,看不清楚,拾不起来。生活从我们这里抢走了太多,同时它也教会了我们太多。我们在痛苦的挣扎中学着坚强,学着勇敢,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着生命的意义,无论对或错,无论好或坏,我们都是在自己选择的路途上面拼画着自己的梦想。当爱丽丝丢失了通往仙境的钥匙,她是应该难过地往回走,还是蹲下来悲伤地哭泣?这个冷静的世界告诉我们,必须选择继续走下去,心中装着信仰一个人走下去,没有恐惧,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