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队伍建设 > 法院文化
挂在树上的风筝
作者:胡海  发布时间:2011-09-28 10:37:02 打印 字号: | |
  多年来,在我脑海里始终有一只挂在树上的风筝,随风摇曳,孤独寂寞……

  南方不似北方一年四季刮着风。在家乡,适合放风筝的季节只在春天,所谓“清明时节,放鸢于郊,日暮方归。”借着盎然春意,人们用放风筝的方式将积攒了一冬的沉郁抖落。但小孩子喜欢风筝却不在于享受和煦春日、拂面春风,他们痴迷风筝是因为在他们眼里风筝就是自己的翅膀,放飞的也不是玩具,而是自己。那时我们对于放风筝非常投入和忘情,让风筝稳稳地飞在天空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如果风筝摇摇欲坠或者有别的意外发生就焦急万分,甚至急得满头大汗,那场面简直比飞行员操控飞机还紧张。

  放风筝兴味盎然,做风筝也乐趣十足。小时候我们的玩具不像如今琳琅满目,有限的玩具基本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风筝、竹蜻蜓、陀螺、弹弓等小玩意都曾出自我这双不算灵巧的手。在这些项目中,制作风筝算是最大的工程了,每年春天一到,总会有一个小伙伴首先提议做风筝、放风筝。如今想来都觉得惊诧,小朋友对于季节的体察可能更胜于成人,他们对于自然仿佛有一种天生的感知,能够自发地随着时节的变换进行相宜的游戏。

  我们的风筝并不精美,没有生动的造型和艳丽的图案。只是将几根竹篾用细绳扎成一个电视天线似的骨架,然后将报纸糊在上面。工艺虽然粗糙,但性能绝对不输从市场上买来的风筝。然后大伙高举着亲手制作的风筝在田野飞奔,风筝伴随着空中翩跹起舞的燕子慢慢升起,四周是青草和泥土的味道,两旁是金灿灿的油菜花……

  一阵风将脑海里那只挂在树上的风筝撩动。我定了定神,看看四周。不在家乡,不在田野,没有油菜花,只有硬邦邦、冷冰冰的书桌、电脑和墙。我靠在椅背,一遍遍冥想这些年我是如何从手执着风筝、奔跑在田野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我的童年时光是如何结束的?我回想这些年走过的路,趟过的河,跨过的桥,但它们都不能将现实与童年联通,使我找到一条回溯童年时光的通道。我越想越觉得,那段时光其实不是走到尽头结束了,而是被遗忘了。

  突然间,像是发现惊天的秘密,我找到一个描述童年结束的方式:

  那是一个清晨,我挥舞着风筝奔向田野,但风筝却被缠在一棵树上,怎么也取不下来,直到黄昏。我跑回家拿工具去取,可是发现周围完全变了,再看自己,已经变成了今天的模样。我又急匆匆地跑回那棵树,却又发现树长高了,风筝也没有了。而那个放风筝的小男孩再也不见了。

  从此,就有一只挂在树上的风筝永远摇曳在童年的记忆里。时间恍惚,光影流沙,我并没有饱经沧桑,但也感叹时光的跳跃。我不是那种念旧成痴、活在过去的人,但我愿意时常想起童年往事,想起那只风筝。因为从家乡出来,我已经走得太远。而那只风筝时时提醒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成长的一路上,时时想起它,让我不被风沙迷离双眼,不因利诱丧失本性,沿着那条开满小花的田间小道,踏踏实实向前走。
责任编辑:雪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