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队伍建设 > 法院文化
父母的乡村爱情
作者:徐全影  发布时间:2010-09-12 13:14:49 打印 字号: | |
  我出生在农村,上大学之前没离开过这里,父母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大半辈子的时间耕作在家乡这片土地上,供养我们姐弟三个。二十多年了,没听到父母之间有啥甜言蜜语。可我知道,父亲一直在做的是母亲打算做的事,母亲也一直说着父亲想说的话。

  在我小时候,农村没有专门的建筑队,各家的房子都是乡亲们相互帮忙盖起来的。那时谁家有个盖屋垒墙的活,父亲总是乐此不疲地过去帮忙,操起那套家什,扭头就走。母亲则自己忙着家里的活计,从不埋怨,只是说:“他就是个热心肠儿,再说,谁家还没有点事儿?”

  他俩一块儿赶集,父亲一个大男人不好意思和商贩纠缠,母亲便挺身而出,和他们讨价还价,最终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此时父亲也知趣地把所有货物抢到自己手中拎着,或抢来驮在车上,默默地替母亲分担。

就连管教儿女,他们也像商量好了似的一唱一和。父亲喜欢动手,由于我小时候比男孩子还调皮,所以屁股上总有父亲又红又大的巴掌印;母亲擅长动嘴,很多人生哲理,都是她用浅显易懂的话语教给我的。

  母亲常说:“有了你爸的勤劳,咱家的日子才这么红火,才能供你们读书,等你们大了要好好孝敬你爸。”

父亲偶尔谈到:“没有了你娘的操持,也就没有了咱这个像模像样的家。”

  渐渐地,我领悟到他们是打心眼里疼着对方。种了这么多年地,父亲没让母亲背过一次喷雾器、扛过一袋粮食。如今,父亲的背已经有点驼,母亲却依然腰板挺直。母亲对父亲又是那么知冷知热,她主动地承担家务,从来没指使父亲扫过一次地、刷过一个碗。家里来了客人,父亲连酒杯放在哪里都不知道,出门穿的行头,也都是由母亲提前拿出,放在他的枕边……他们相扶相携,谁也没有怨过谁。

  长大以后,我眼前突然出现了那么多父母式的爱情,叔叔婶子是,爷爷奶奶也是……经历了这么多代,家乡还是那老一套:男人主外,女人主内;男人顶起家庭一片天,女人常常围着锅台转。

  在世人眼中,城市似乎什么都比农村好。诚然,城市繁华、热闹、物质富裕,但同时诱惑也越来越多,婚外恋、离婚司空见惯。反观农村,品味一下这种看似落后的乡村爱情,我们不得不感叹,乡村爱情,也自有她的美丽。
责任编辑:雪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