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队伍建设 > 法院文化
在军营抒写青春 在法院续写忠诚
作者:李力  发布时间:2010-08-03 14:45:05 打印 字号: | |
  在丰台法院,有来自不同兵种、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82名复转军人,他们占全院干警的18%。其中,院庭长13人,一线法官和法警33人。他们从五湖四海的军营来到丰台法院,在日后的生涯中,续写着对党的忠诚,对百姓的爱护、对工作的无私奉献。

  

  只想当一个好兵

  丰台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邵平曾是一名部队校验员。1976年底,她高中毕业后,来到位于河北省北京军区某部仓库气象仪器鉴定所当了一名校验员。每天的工作就是检测气象仪器表,那是一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工作,要求绝对的精细无误。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经她手检测的气象仪器表被送到了前线的炮兵手里。

  在部队的三年里,为当一个好兵,她出操、训练和大练兵从未落后过。她入了党,当了班长,获得过学雷锋先进等奖励。吃苦耐劳的三年军旅生活,让邵平磨练了意志,更让她在山中枯燥寂寞的日子里学会了深入思考。

  1980年底她复员后来到丰台法院,此时她对法律没有任何概念。审判员说:传票。她听成:船票。当时,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正在公开审判江青反革命集团。她知道,在法院当一个好“兵”,自己还差得很远。为弥平差距,她报考了北京市法律夜大学,同批去考试的几十个年轻人,她是唯一考上的一个。她珍惜学习机会,拿出当兵时拼命干的劲头儿,刻苦学习。在学习和实践中,她懂得了“国于天地,恃法律而存在;民之仰法,犹鱼之于仰水”的意义;她觉得能为社会匡扶正义、能为百姓排难解忧,自己的职业非常光荣。

  1990年3月,丰台法院成立了行政庭,此时已是经济庭副庭长的邵平被任命为行政庭副庭长,1999年她被任命为庭长,2001年被任命为审判委员会委员,2009年被任命为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从上任当年的3件行政案子开始,到后来的一年240多件案子,她见证了国家行政诉讼20年的发展变迁。她任庭长的10年间,丰台法院行政案件无一被发回重审、改判;2007年,行政庭被评为北京市法院先进集体,邵平被评为北京市法院行政审判优秀法官;在历次北京市高院行政法律文书评选中,行政庭均获奖项。

  

  军旅生活影响一生

  贾彦明是丰台法院民一庭的一名老法官。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的他,一直梦想象父亲一样去当兵。他18岁到农村插队,两年后,他如愿以偿地穿起军装。1980年底,他来到河南桐柏当了一名通讯兵。从翻山越岭架线、巡线到田间地头施肥种菜,从严格的政治学习到艰苦的出操训练,从战士到电话班班长,他一干就是4年。他获得过标兵等荣誉,也入了党、转了正。“组织性、纪律性、守时、服从、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部队的正规教育影响了他的一生。在日后的法官生涯中,这些变成了他骨子里的“本能”。

  1984年,他来到丰台法院。从打进院的那天起,他就被分配在法庭。25岁的他做书记员5年、助审员5年,34岁时当上了审判员。现在年轻法官有可能两年多走完的路,他走了10年。他在法庭工作了22年,这是脚踏实地的22年,是埋头苦干的22年,一摞荣誉证书默默记录着他走过的每个脚印。2006年,贾彦明来到民一庭,这里受理的案件比法庭更为疑难复杂,但经验扎实、阅历丰富的他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并成为办案主力。办案中,他最大化地将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结合起来,最大化地在调解中通过平衡关系化解矛盾。

  在办理一起军人离婚案件时,他依法判决驳回了女方的起诉。虽然只是依法办案,但当作为被告的现役军人给他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时,他眼睛湿润了。他突然觉得,岁月的流逝,没有让绿色军营淡出记忆,一念相触之下,那曾经的火热的军旅生活,更加亲切无比,更加魂牵梦萦……

  

  喜欢就值得

  法警大队是丰台法院复转军人最多的一支队伍。警队共有48人,其中复转军人36人,占警队的75%。其中,聘警28人,他们中最小的才19岁。法警们分别来自三军仪仗队、中央警卫团、国旗班、雪豹突击队,还有的法警参加过国庆60周年大阅兵……

  这是一个生龙活虎的集体,李永平就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他去年刚脱下军装转业到法院。看似温文尔雅的他,却是身怀绝技,他瞬间能把一个铁皮脸盆撕成两半。李永平出生在陕西扶风县,他的亲戚开办武馆,他从小就习武,17岁参军。他参军后就来到要求很高的警侦连,接受了极其严酷的综合训练。为了练就过硬的军事技能,他两年没有回家。出色的成绩和表现,使他入伍不到一年就入了党,并被部队推荐考上了装甲兵指挥学院。军校毕业后,他勤奋努力,从排长、作训参谋、干事、政治指导员……,一直干到宣传股长。他非常引以为自豪的事,是参加过大项军事演习7次,而一般人能赶上一次就不容易了。17年的部队培养和教育,将对党和祖国、人民的忠诚和热爱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里。

  因为一身绝技,他转业时,一个老板承诺每月给他8000元的工资,聘他做保镖,他没有答应。不是不渴望钱,他的女儿刚8个月,他也想给妻儿更好的生活,但受党长期教育,还有17年的当兵经历,让他更渴望再找一个与部队环境相同的工作。来到丰台法院,他发现法警大队的大队长、副队长,以及很多战友都是来自军营,他们也把部队良好的传统带到了工作中。强制执行时,为保证维护群众的利益,法警们受伤了还勇敢地往前冲;从细节上看,每天同事们都早早就上班了,认真检查出警车辆、器械,保证每天的押运顺利完成。值庭、值班也都象在部队一样严格有序。

  虽然工资只有2800元,但李永平告诉自己,值得。更重要的是,他喜欢这里的工作和生活。

  笔者在采访该院不少复转军人时明显感到,在谈到军旅生涯时,他们都神采奕然,说话的表情和语气都带着自豪和骄傲。他们喜欢的歌,也大多打上了军人的烙印,《咱当兵的人》、《小白杨》、《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我和我的祖国》……。

  燃情岁月里的别样履历,让他们走出军营却仍保持着军人本色;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记忆中就无法抹去熔炉锻铸的印记。“忠诚使命,英勇顽强,无私奉献”永远镌刻在了他们的生命足迹中。
责任编辑:李辰